近年来,吉林省舒兰市紧扣基层干部实际需求,不断探索干部教育新方式、新方法,以创新“培训理念、课程设计、教学模式、管理机制”为抓手,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现代化舒兰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储备。
创新培训理念,科学设置班次,由“要我学”向“我要学”转变。从干部学习兴奋点和兴趣点入手,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“量身定做”培训项目,满足干部个性化、多样化、差异化的培训需求。注重发挥年轻干部有想法、有创造力、有个性的特点,引导他们参与到培训活动策划、组织、实施过程中,让干部在参与中产生兴趣、在互动中获得提升。2021年以来,共开展“周末大讲堂”28期、“干部夜校”96期,各类党性教育和能力提升培训42班次。
创新课程设计,优化教学布局,由“派餐式”向“点餐式”转变。精心设计干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问卷,面向全市各领域、各层次开展培训需求调查,发放《干部培训需求调查问卷》1083份,征集各类意见、建议61条。按照调查统计结果,紧扣各领域干部能力提升需求,围绕营商环境建设、项目建设、乡村振兴、基层治理以及依法治市、社会诚信体系等内容,开展专业化能力提升培训。依托“吉林省干部网络培训学院”“乡科级领导干部上讲堂”“送课下乡”等“线上+线下”学习载体,精选储备各类优质课程,按单点菜、按需授课。
创新教学模式,深化教学改革,由“听讲式”向“实践式”转变。持续开展年轻干部调研,建立年轻干部储备库,储备优秀年轻干部997名。制定《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十条措施(试行)》《舒兰市“优秀年轻干部成长工程”实施方案》,每年常态化选派40名具有培养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产业招商、乡村振兴、信访稳定、巡视巡察等关键岗位墩苗历练。近年来,共选派20名具有项目建设、文化旅游、经济金融等专业背景的年轻干部到专业岗位A/B岗交流任职;选派8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下沉镇村,选派“社区第一书记”10人,推动资源、力量向一线延伸。
创新管理机制,提升治学效能,由“一家干”向“共同办”转变。实行双跟班管理制度,在公务员、村干部、驻村干部等培训班班次中实行全封闭管理,党校班主任和组织部选派的组工干部全程跟班,与学员同学同住,对学员的生活、学习、遵守纪律情况进行日常监督,发现识别优秀学员。实行三级管理机制,在学制一周以上的班次中实行班主任负责、班长管理、组织部跟班考核机制,齐抓共管班级工作,引导学员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,使培训各项工作有序开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