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蔚起,方有乌审气象更新。近日,记者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采访时了解到,近年来,旗委、旗政府坚定不移实施“人才强旗”战略,在引才、育才、留才、用才上持续用力,人才队伍不断壮大,创新活力日益增强,人才生态持续优化,为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“倾心引才”拿举措
“安家补贴、学历提升补贴、人才驿站……这里诚意比沙金更闪亮!”在乌审旗工信和科技局办公室,张莹摩挲着写满工作心得的笔记本。
2024年新年伊始,这位山西阳泉姑娘在乌审旗“人才科创16条”相关政策鼓励下,报考了乌审旗工信和科技局,并顺利成为了一名科技创新工作者。如今,张莹已经在乌审旗扎根发展,不断成长突破。
张莹的经历,映射着乌审旗人才政策的温度与力度。
乌审旗围绕人才引育用留,制定“乌审旗人才科创政策16条”及配套保障办法,设立1000万元的人才工作专项资金,用于人才引育、政策兑现、项目奖补等方面。聚焦高质量发展,对引进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顶尖人才和团队,实行“一事一议”,可给予个人最高500万元、团队最高2000万元综合资助;支持企业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,新引进博士研究生、硕士研究生,每月分别发放3000元、1000元生活补贴,正高级、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分别发放3000元、1000元生活补贴;从旗外全职新引进税前年薪达30万元及以上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科研骨干,给予引进人才10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等一系列“人才政策干货”。
2024年以来,乌审旗共兑现人才安家补贴等资金1030万元,其中,女性640万。启用人才公寓244套、青年人才驿站公寓100套。
“悉心育才”搭平台
“我选择回到乌审旗,正是因为看到这片土地正迸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。”旗委社会工作部的杨丰帆海外求学多年,足迹踏过美国与澳大利亚的学术殿堂。无论走得多远,乌审旗始终是她魂牵梦萦的根。学成之后,毅然选择回到这片养育她的热土,将所学所悟、所见所闻,实实在在地投入到乌审旗的建设与发展中。
不管是搞科研、做企业还是服务群众回报家乡,只要有本事,这里就有舞台。
乌审旗不仅提供“真金白银”的优厚待遇,更为各类人才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成立苏里格现代煤化工产业研究院,聚焦重点产业链,加强与重点科研机构、龙头企业的对接合作。围绕建设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,全力打造中煤、中石化、中石油、宝丰、汇能六个千亿产业集群,落地33个重点集群项目。依托中试基地引导科研机构、高校、企业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,截至目前签约中试项目10个、达成合作意向4个,构建起“平台—人才—产业”共生体系。
“真心爱才”谋行动
“如何科学教育孩子,是我最关心也最头疼的问题。今天下午,我近距离聆听了清华、北大等名校学子家长的育儿经,实在是受益匪浅,也更真切地感受到绿色乌审礼遇人才的满满诚意!”中天合创化工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王雪莲高兴地说。近日,“才聚乌审 家暖无忧”暖才心聚才兴服务人才主题活动,在旗人才科技创新基地举办。活动聚焦人才家庭核心关切,推出“家风暖阳”等创新服务,构建起“政策引才--平台育才--家庭稳才”的全链条服务体系。
“才聚乌审 家风暖阳”行动是乌审旗人才服务的缩影。
深入重点企业开展“进百企、访千才”活动,举办“暖青多趣 青年夜校”“才聚乌审 梧高凤至”赋能女性人才系列活动、乌审旗青年人才交流沙龙等人才特色活动,着力加大人才发展硬环境建设,新增6家青年人才驿站……乌审旗这一项项接地气的举措,让人才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。
曾经“留不住人”的小城,如今全旗2.9万人才中,8668个女性人才在此安居乐业,从“政策引凤”到“生态留凰”,乌审旗正以人才“生态雨林”滋养产业“参天大树”,书写着资源型地区“以才破题”的转型新篇。